您的位置:首页 >> 人大工作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 浏览文章

代表扎根基层 为共富建言献策 记县十七届人大代表——刘全龙

时间:2023-04-27 来源:不详 作者:岱山人大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衢山镇三弄村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乡村和美的振兴之路,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还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更实现了发展红利村民共享。这条路离不开县十七届人大代表刘全龙的努力。在三弄村蝶变的这几年,他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为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乡村振兴村民共富,钱从何来?等靠等不来振兴,等不来共富,培植造血项目落地乡村,似乎是唯一能让乡村发展可持续推进办法。

三弄村是纯农业村,全村有农田面积400余亩,由于人口老化,仅有十分之一的农田尚在耕种,90%土地处于抛荒状态,一枝黄花泛滥,土地板结伴沙化趋势,村容村貌一言难尽。

“三弄村底子弱,唯一资源就是农田,三弄村要实现乡村振兴,还是要以农业发展为基,朝农旅产业方向发展,以此提升乡村环境和经济发展。”三弄村两委班子采纳刘全龙的建议,首先对村里现有的农田进行收储,整治抛荒地,整合流转。

2020年,三弄村完成了400余亩的农田收储,被收储农田的村民每年可领到一部分费用。而400余亩农田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当年便承包给了陇盛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种植高附加值作物——藏红花,这不仅有效补充了三弄村的村集体经济,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剩余的农田,三弄村通过种植玉米、油菜等作物,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将丰收的农作物及农作物加工产品分发给村民,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三弄村还积极推进乡村整体环境面貌的提升,在村口打造弄堂花园,经过几年建设,和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每到节假日,就会有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说起花园的打造过程,刘全龙还讲述了一段插曲。“三弄村是田在村里,村在田里,农田景观变好了,村容村貌也上去了。但一些老人在家门口的农田上种了几十年的地,对土地有感情了。”刘全龙说,在弄堂花园规划区域里,有一户村民家的一亩地刚好位于花园中间,从花园打造初期,村干部就经常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希望该村民能够将这一亩地置换给村里用于花园的打造,但遭到了改村民的拒绝。

无奈,村里找到刘全龙,希望人大代表的他能出面进行调解。刘全龙欣然同意,肩负起桥梁纽带作用。

刘全龙利用下班时间,常常到村民家探望,了解其日常生活情况,并就村里打造弄堂花园的初衷和计划向该村民进行讲解,但村民因为放不下守了几十年的农田,还是婉言拒绝了。之后的半年里,刘全龙还是经常到该村民家中,聊一些家长里短,但不再提置换农田的事儿了。与此同时,刘全龙建议三弄村委继续开展环境打造工作。

“村里工作做的是人心,只有工作做出效果了,让村民眼见为实,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和认可。”刘全龙对村干部说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村容村貌提升,三弄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一个又一个网红打卡点的出现,让三弄村逐步蜕变为景区村庄,村民看在眼里,夸赞之词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茶余饭后中,村民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

那位村民也主动找到村里,让出了那块深爱的土地。“村里建得那么好,不能因为我给集体拖了后腿。”

为了让仍有耕种需求的村民能继续种地,刘全龙建议将部分农田打造成可食地景,按编号分块交由愿意耕种的村民,此举不仅可以让村民有地可种,也能再打造一个乡村景观,一举两得。

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的三弄村景美人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攀升到了每年200余万元。

现在三弄村依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共富工坊的打造,努力实现“四季有花果、四季见绿地、四季享好水、四季保整洁”的美丽目标。为此,刘全龙为村里出了不少金点子。

“除了藏红花基地外,三弄村现在又试点打造青甜瓜基地,同时还计划实施中草药基地,并加紧乡村博物馆、健康运动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刘全龙相信这些“金点子”能够让三弄村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提升整村文化健康事业的培植,有利于该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带领村民共同富裕,让“绿水青山”“种”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