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村集体发展潜力,让乡村“资源”变“资产”,引导村集体开发多元化业态,因地制宜走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共富之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为此,许许多多的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努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迭代提升、发展壮大,跑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加速度,县十七届人大代表、衢山镇岛斗村党总支书记邬军儿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扎根基层治理 筑牢共富之基
缺少土地资源、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这是曾经困扰衢山镇岛斗村发展的现实问题。2011年以前,曾是衢山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岛斗村每年村级集体经济还不足一万元,为了带领岛斗村集体走出“困境”,邬军儿迎难而上,于2011年担任岛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爷爷是这儿的村主任,他那时候要为百姓吃饱而奋斗,而我的担子就是要让百姓吃好,过上好日子。”邬军儿表示,到村里工作,更多地是继承爷爷的衣钵,为百姓办实事。
在其位,谋其职。邬军儿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在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时,依靠现有资源提升村集体经济。
“村里有一部分土地因为出租合同签订年限长,租金远低于当前市场价格,这部分租金价格提一提,集体经济能改善不少。”邬军儿全面梳理村里出租合同,在合同即将到期前,主动找到租赁方代表,商谈合同续签事宜。
起初,一部分租赁方不愿意调整租金,希望延续过去的租赁价格。“我们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总要带动其他人共同致富吧。”做过生意的邬军儿从市场分析、成本测算等角度为租赁方把脉,打消他们的顾虑,最终圆满达成协议。
有了启动资金,邬军儿着手整合村里闲散资源,盘活集体资产。2012年,岛斗村把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破旧房子拆除,建成了45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并将楼下4间街面房出租,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近期,邬军儿又引导两家钢板销售企业搬进了集中的销售市场,一举破解了占道经营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乡村环境的同步提升。
从最初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到2013年突破10万元,去年已达45万元,岛斗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而邬军儿的目标不止于此,他要让岛斗村成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万元的“百万村”。
以项目促共富 助推产业发展
岛斗村位于衢山岛西部,毗邻衢山客运中心,加之长久以来良好的商贸基础,岛斗片区及周边一直是物流往来较为繁忙的区域。
“11家快递公司分布在热闹的沿街商铺中,常常要占道装卸快递,创城工作受到影响,百姓出行受阻,加上物流防疫要求,快递商家也有意向寻找更为合适的点位。”邬军儿表示,与其让快递企业各自为阵,不如建一个快递集中收取点。
每逢举行人大活动或者座谈会议,邬军儿总会提出关于建设衢山快递中心的建议,为快递中心项目的加速落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近期,岛斗村出资购置土地8.35亩,作为乡村振兴项目来建设衢山快递中心,项目计划今年8月动工,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衢山镇快递物流行业规范运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为百姓办实事 推动共同富裕
采访当天,正值邬军儿和衢山镇人大主席林华等人大代表视察刚刚开通的岛斗片区公交通村班线。“五一”期间,岛斗片区开通公交这件事儿,成了该片区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岛斗片区的公交线路,岛斗百姓盼了很久,我作为人大代表,也一直在提建议,今年终于实现了。”邬军儿表示,过去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岛斗的公交线路安排一直不能完善,老百姓出行、购物不太方便。
随着近年来创城工作的推进,沿街道路逐渐具备了通车条件,加上岱山交投汽运公司在车辆设置方面的努力,使老百姓尤其是该村2000余名老年人的出行难题迎刃而解,基本实现了衢山镇岛斗片区公交通村班线全覆盖。
“共同富裕,不仅要做好产业发展,更要考虑百姓生活所需……”邬军儿的话铿锵有力。
“是啊,前几年你在村里上班的工资都用来帮扶困难村民了。”林华笑着说。
早些年,村民有困难找到村里时,邬军儿就自掏腰包帮助他们,每年的工资基本上都给了困难群众。
“没办法,村里那时集体经济也才刚起步,没有多余的经费用于这方面开支。”邬军儿腼腆地说,“这两年我的工资就能存下来了,说明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集体经济日渐壮大,百姓生活日益富足,人大代表邬军儿重新出发,这一次,他希望以“西海琴歌”为名,利用岛斗的岸线资源,建设衢山西部的美丽渔港,补齐衢山旅游的西部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