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大工作 >> 监督工作 >> 浏览文章

岱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2021年全县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审议意见

时间:2022-05-10 来源:不详 作者:岱山人大

2022427, 岱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全县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认为,2021年以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四个岱山”建设,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仍然较大,环境治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尚需有效提升。为此,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环境保护责任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县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美丽岱山,努力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二是要强化法治意识,依法履行环境保护监管职责。县政府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完善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考绩考核制度,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要深化联动协调机制,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大综合执法和违法打击力度。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行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引导公众绿色生活,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创建工作,做好环保典型的树培和表彰,鼓励广大群众为环保做贡献。同时曝光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向社会公开整改结果。

二、坚持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污染防治。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进一步加强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氮氧化物与VOCs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管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移动源污染管控,切实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二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要严格落实河(湖)长、湾滩长制,优化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机制,科学制定整治方案,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全力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农业退水、城乡污水“五水共治”。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要充分认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制定和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法,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四是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结合全县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岱山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岱山县垃圾中转站等一批重大环保产业项目落地实施,有效提升县域环境承载能力。五是提高固体废物监管处置能力。继续完善运行小微企业危废收运平台,实现小微产废企业全覆盖;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引进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处置企业,推进工业固废收运平台建设,逐步健全工业固废收运处置体系,实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走出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大力整治无证经营的废品回收站,改善人居环境面貌。六是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协调各有关单位督促企业进一步开展清洁能源应用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七是做好医疗废物安全妥善处置。面对当前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相关部门要按照“规范、及时、安全”的原则,推进全县各个卡口、集中隔离点的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及时转运和安全处置,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保障。八是做好绿色石化及产业链环保监测。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环保监管体系,持续加强石化产业链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补齐大石化背景下的环境监测监管能力短板。九是开展年度创建工作。落实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领导机制,全力推动我县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完成碳达峰、碳中和年度目标任务。根据我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的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开展“无废城市”年度创建工作,全面整改中央巡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

三、健全长效机制,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一是加强环境监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切实避免职责交叉或形成管理空档。同时,推进建立跨部门协作配合、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着力形成监管合力。要继续提高依法治理能力,深入解决中央环保督查和相关信访、审计等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监管和整改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二是推进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优化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以数字化为引领,打通监控数据“信息孤岛”。深度融合各类环境监管数据,利用大数据,云算法,提高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监测体系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三是完善生态环境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政府监管、企业主体、社会参与、人人有责的投入、运维、监管机制。强化群众监督,发挥好群众信访举报“前沿哨”作用,积极鼓励群众举报,主动出击、化解隐患。高度重视群众信访举报工作,积极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发挥媒体与公益组织作用,推动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管、全民参与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