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大工作 >> 执法检查 >> 浏览文章

县人大常委会为助推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献计出招

时间:2020-07-06 来源:法制与监察司法工委 作者:张杰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更好地运用到社会治理领域,努力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近日,岱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开展情况专项调查。调查组走遍全县7个乡镇,实地查看了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乡镇“四平台”建设运行情况,并结合2020年“代表活动周”,集中组织了十余名市、县人大代表对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进行了视察,并召开了多个座谈会,专题听取工作情况汇报。

调查组认为,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根据上级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稳步推进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建设,进一步健全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织体系和多元化解运行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我县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工作效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基础保障还不够到位、调处化解还不够有力、主动意识还不强等。调查组为此提出了五点建议为政府出谋支招。

一、切实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工作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指导意见》和高水平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暨平安岱山建设会议的精神,深刻把握其中的内涵及具体做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全省一盘棋、市级抓统筹、县级负主责、基层强执行”的要求,把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乡镇“四平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纳入“最多跑一地”改革总体部署,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资源整合,提高统筹推进的力度。县级中心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协调指导乡镇、村(社区)两级开展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等工作,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上下联动的工作运行体系。要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业务上下协同、数据互通共享,主动承接“基层治理四平台”、村(社区)全科网格的办事服务事项,把县一级打造成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要深化源头治理,强化“治未病”的理念,进一步发挥好网格信息员、信访代办员的作用,加强基层服务,运用大数据手段对信访矛盾分门别类地加以分析研判,指导基层做好矛盾的预防工作,加强预警预判,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进一步推动问题就地解决。要针对鱼山绿色石化等重点领域,开创有针对性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方式,集中调解资源,提升调处效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注重协调各方,提高调处工作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线下线上工作平台建制入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相结合的方式,整合相关部门力量进驻。积极吸收行业性专业调委会、法律咨询等社会力量进驻,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优质服务。要进一步巩固深化信访代办制。将基层干部或志愿者以代办形式导入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能力。要进一步打造联动调处模式。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司法确认-诉讼引调-代理诉讼”的全链条机制,完善“五调联动”“三调联动”衔接机制,创新集成手段,打造联合调处、多元化解的矛盾纠纷解决工作模式。要进一步完善中心考核管理机制。要按照各派驻单位工作人员原行政隶属关系不变,派驻工作期间双重管理考核的的要求,加强日常的考核管理。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作用,尤其是要充分调动“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调解人员的素质。要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健全各级调解组织,完善组织网络,提高工作质量,增强调处工作的方法性和艺术性。要加强调解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调解队伍,要有计划、分步骤对调解员队伍进行调整,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思想意识好、懂法律、群众威信高、办事公道、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中来。要加强对调解员队伍经常性的培训,不断提高调解矛盾纠纷的水平。要落实经费保障,将中心运行确需的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预算保障,切实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五、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全民法律的意识。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经常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用多种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群众自觉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法律范围内解决矛盾纠纷,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注重和加强“中心”的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广泛宣传“中心”的功能定位、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和运行机制,提高群众知晓度,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能有地方“解决问题”。